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永恆主題,是金融機構最大的社會責任。農業銀行將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面向“好房網三農”的獨特定位和優勢,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和新型城鎮化、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農行的經驗值得借鑒。
  ——編者
  凝聚服務實體經濟發好房網展的更大力量
  農業銀usb行要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杠桿作用,最大限度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發揚農業銀行“顧全大局”、“服務全局”優良傳統,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中,繼續把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作為重點。作為全國農網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主辦銀行,將在前期累放3000多億元農網貸款基礎上,繼續加強信貸扶持,進一步緩解農村供用電瓶頸,降低農村電價,減輕農民負擔。積極響應廣大農村地房屋貸款區“要致富,先修路”呼聲,在已支持雲南、貴州等21省市建設基礎上,繼續加大農村公路網建設支持力度。繼續支持南水北調工程,造福沿線百姓。做好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和金融扶貧攻堅工作,補齊短板,促進長遠發展。
  發揮經濟“過濾器”作用。金融業配置資源、挑選客戶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各類經濟主體和經濟行為進行過濾篩選和引導的過程。農業銀行將一手促經濟轉型升級,一手促過剩產能化解。“進”國家鼓勵的、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企業;“保”產能過剩的行業重點汽車貸款客戶,鼓勵通過併購貸款、銀團貸款、內保外貸等方式整合產能或向境外合理轉移產能;“壓”擬關停淘汰的落後產能;“控”高負債區域、高風險項目,著力防範債務風險。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壯大,是金融機構的責任。農業銀行將突破傳統思維,妥善處理信貸資源缺口矛盾,通過單列計劃、配套專項財務資源、建立專門信用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穩定的小微企業資金供給長效機制。對有技術、有市場、現金流穩定的骨幹型小微企業,在風險總體可控前提下,按照貸款增速不低於平均水平、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的標準,提高小微企業貸款獲得率,力爭未來三年使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占全行全部貸款餘額的20%以上。
  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適應人民幣國際化,適應國家雙邊、多邊、區域合作開放,適應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自貿區、試驗區建設,以國內業務為基礎,緊跟企業“走出去”步伐,推動建立農業銀行全球金融服務體系,研究覆蓋全鏈條貿易融資產品,加強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雙向聯動,打通內外貿金融服務通道,增強“走出去”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把推進城鎮化作為“三農”金融服務新起點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農業銀行有1萬多個網點和20多萬名員工工作在縣域和農村地區,下一步將發揮金融要素配置作用,圍繞城鎮化建設“人”、“土地”、“資金”等問題,構建城鄉一體化金融服務新模式。
  服務“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鎮化要求實現農業現代化,而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金融服務。一是滿足“種地人”資金需求。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農機製造裝備業提升機械化水平,支持大型農田水利設施、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二是滿足科技農業資金需求。支持農業科技園、農業科技企業、農業科技項目創新升級。三是滿足農產品流通和農業升級資金需求。結合“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支持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支持農村電子商務、信息消費、醫療、旅游、文化產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服務業發展和轉移。
  服務“農民市民化”。在進城農業轉移人口居住、公共服務、子女教育等方面,重點解決兩大難題。一是創新產品和融資模式,直接或間接幫助解決資金問題。通過提高財政轉移支付針對性和靈活性,保障公共服務資源有效配置。通過配合財政資金、發行債券方式,解決公益非營利項目資金。綜合運用傳統信貸、結構融資等工具解決商業盈利性項目資金需求。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利用金融杠桿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二是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金融素養提升。農民變市民不只是“稱呼”變換,通過金融知識普及幫助這些新市民懂會計、會算賬、善理財、防風險,引導具備與原市民同等的金融素養,這件事甚至比放貸款的意義還要重大,影響還要深遠。
  服務“農村城鎮化”。對綠色發展、人文發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改造加大支持力度。圍繞“人的城鎮化”,把“金穗惠農通”工程與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緊密結合,讓農民像城裡人一樣享有便捷、多樣化的現代化金融服務。推進農行系統與社會保障系統等無縫對接,讓黨的關懷和政府溫暖直達農民。圍繞農民展業創業,研究開發農家樂貸款、訂單農戶貸款、特色種植養殖貸款等適合農民的信貸產品。圍繞國家“兩橫三縱”新型城市群戰略佈局,對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提供金融支持,培育新的增長極。到“十二五”末,農業銀行力爭城鎮化信貸業務覆蓋全國1000個縣市區,城鎮化貸款餘額達到1萬億元。
  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將群眾利益置於更高地位
  農業銀行是一家有鮮明社會屬性的大型商業銀行,網點多,服務範圍廣,每天與老百姓發生成千上億筆金融業務,與百姓冷暖關係密切。我們將始終不渝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求,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工作標準。
  在民生金融服務上,做老百姓的貼心銀行。在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上,落實政府規劃,加大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支持力度,幫助解決居民住房需求。在教育、醫療、米袋子、菜籃子等涉及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上,繼續發揮服務“三農”優勢和縣域主流銀行優勢。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在連續五年入選“大學生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基礎上,繼續投放大學生創業貸款和擔保就業貸款,幫助提高社會就業水平。在涉農貸款和服務價格上,進一步壓降成本,讓利於民。
  在邊疆金融供給上,做覆蓋面最廣的普惠銀行。作為我國最大的邊貿邊境銀行,基本做到“縣縣有農業銀行,村村通農行電子機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網點有441個,邊境線2公里以內的網點有105個,很多邊疆農行網點已經成為中國的標誌和金融界碑。當前,還有很多老少邊窮地區的百姓享受不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許多人為了給城裡上學的孩子寄點生活費,許多邊防戰士要寄點津貼回家,往往要跑幾十里山路,普惠金融之路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顧大局、算大賬,擴大金穗惠農通覆蓋面,打造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銀行。
  在綠色金融建設上,做生態文明的領軍銀行。支持生態文明建設,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碧水藍天是每家有良知企業的社會責任。農業銀行將加強業務創新,探索碳排放權交易融資,做大清潔發展機制顧問業務,支持尾氣處理裝備公司發展,支持建材企業推廣餘熱發電技術,拓展節能減排新途徑等。在北京,農業銀行將一如既往支持“平原造林工程”,推進“煤改氣”,為還首都天藍水綠貢獻金融力量。
  在公益慈善上,做讓人尊重的責任銀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具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農業銀行深刻理解業務與社會責任互促關係,既講經濟效益,也講社會效益,既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也追求社會效用最大化,既關註股東和員工回報,更關心客戶和公眾利益,對弱勢群體的困難給予格外關註、格外保護和格外尊重。下一步,將根據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在為民務實清廉教育上,力求社會責任目標化、具體化、可考核化,讓更多政策惠及一線員工和普通百姓,讓道德與責任真正成為農業銀行發展之基,價值之源。  (原標題:培育農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83wixm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